目的地搜索
硕士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建设 >> 硕士点
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生态学学科上世纪八十年代挂靠在天津市生态学会后开始培养生态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生态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生态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是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重点学科。学科团队在新型碳纳米材料生态风险及评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球变化下北方干旱草原灌丛化机制、渤海低氧区形成机制、环渤海湿地的生态演化、机场及相关特殊环境有毒物质快速检测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22年,学科进一步强化特色与优势,在主要培养方向、立德树人、学位点建设、社会声誉及学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

2022年,本学科在立德树人和学位点建设方面成绩突出。学科点注重强化思想引领,构建师德建设工作培养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培养首位,搭建理论学习、榜样引领、社会实践师德工作体系,开展师德云上主题教育,通过师德建设月教师节表彰大会师德演讲比赛、书记领学四史诵读、教师为你读四史、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教授茶会、战疫中的他们等品牌活动,传导主流价值形态,锻造立德树人担当。

按照《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违反师德负面清单问题处理办法》、《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判工作机制》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按年度填写《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教师师德手册》,实施“师德研判机制”、师德承诺制,实行新入职教师师德师风预审鉴定,大力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深化落实;严把师德首关,建立师德监督考核惩戒体系。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建立教师师德档案,设置师生热线事事通监管机制,惩处师德失范行为,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坚持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

严格落实《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教师谈心谈话制度》、《院领导听课制度》。学科党员教师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建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发挥榜样示范,丰富师德建设工作载体。全方位大力度宣传先进事迹,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浓厚校园师道文化,参与师大精神报告团进行教师育人事迹宣讲,以文化人、环境育人,以课程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环境思政涵养情怀,培根铸魂。以建设文明校园、生态校园为契机凝心聚力,引进黑天鹅、赤麻鸭等水鸟丰富学校生态结构,建成天使家园生态教学基地,天津电视台、天津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成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利用本学科专业特长为七里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天津官方媒体“津云”关注和报道本学科郭宏宇教授在七里海湿地国家级保护区进行的生态资源保护工作。

目前公司生态学科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在一些研究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生态学学科现有修复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4个学科方向,尤其在生物多样性调控与机场鸟击防控、环境污染修复、草地与湿地生态学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研究特色,并有多项研究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拥有天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为公司产品提供重要支撑。本学科学位授权点规划和目标定位明确,培养方案科学严谨,培养目标和标准要求清晰明确,管理规范,毕业生符合国家和京津冀区域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拥有校级科研团队,团队队伍基本满足现阶段硕士学位培养的需求。本学科培养方案系统、培养过程规范、培养质量较高、学术交流活跃,奖助体系全覆盖,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2022年,本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机场鸟击防控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团队队伍

生态学科近年来十分注重团队队伍建设,在人员规模和结构,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培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学科共有教师3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4人,团队队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74%,教师平均年龄42岁,近半数教师海外学习背景。渤海学者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4。专任教师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项目首席专家1人,入选“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人,国家技术(环境领域)预测专家1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1人,“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人,《环境卫生工程期刊》编委1人,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与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2人,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天津市生态学会副理事长1人,监事1人。中国水产学会理事1人,天津市水产学会理事长1人,天津市用3年时间引进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1人,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人,天津市“131”称号青年教师2人,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优秀教师1人,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实力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学科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凝练方向四个研究方向:修复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生态学。

(二)科学研究

学科发表论文44篇,在SCI TOP期刊有17篇。2022年,本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机场鸟击防控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及主要获奖成员为生态学科组成人员。在研究课题方面:目前主持国家基础研究专项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其它课题16项。

(三)教学科研支撑

研究生学习、科研的平台是保障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要硬件条件。目前,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生态学一级学科现有天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还有国内外第一家机场鸟击防范为目标的生物多样性调控与机场鸟击防御研究中心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蕈菌研究所等工作平台。

(四)研究生奖助情况

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及覆盖面是本学科重点工作之一,其事关以评促进的大事;也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对此,根据学校及学院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的相关规定,并根据生态学科的具体特点,进一步制定了《研究生奖助体系补充规定》,完善了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学科通过与研究导师协商,通过设置助教、助研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学科内在读研究生奖助的全覆盖。

(五)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

学科点十分重视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2022年,生态学科点以生态学教工党支部为依托,以研究生党支部为管理单元,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学科点党员教师带领研究生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党的二十大召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结合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让学生党员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自我革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本年度,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主要内容: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防疫和抗疫意识;二、组织形式多样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党员观看《学习身边榜样》、《长津湖》、《奋进新时代》等红色影片;三、深入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等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学习《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丰富理论学习内容。

总之,生态学科师生在天津师范大公司党委及生命科学公司党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发展,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同心聚力的立体多维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1)课程思政改革

思政进课堂已在生态学科的各门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生态学科师生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纳入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专业与学科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以精品专业课为载体,进行不忘初心育人,岗位建功立业课程思政立项,录制课程思政微视频、案例集,让思想教育之融入专业教育之,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我学科青年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获批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项目2项,验收后获评优秀课程;同时青年教师李治霖在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第五届青年教职工职业道德演讲比赛中发表《学为人师心向党,行为示范勇担当》的演讲,并荣获二等奖。

2)社会实践开展

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素质最重要方面。生态学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构建遇见生命科研有我明理之生新时代宣讲营四大平台,设立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行项目,依托自然观察工作室创业训练平台、劳动实践育人体验站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与师大三附小等单位共建实践育人基地,组织科普类活动。

3)意识形态管理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得到了空前发展,鉴于此,意识形态管理也成为团队建设的重要工作。加强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建设,对课堂教学、论坛讲坛等实施审核管理。依托师说心语名师茶会品牌活动,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编纂《生命的故事》文集,创办《生科朗读者》感动生科人物专访活动。利用一端两网三微信息化手段,建立师大辅导员说舞动生之韵微信工作平台,发挥为你读经典、为你读四史品牌栏目,构筑红色课堂、传承红色文化,深耕传统文化沃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4)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学科学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是团队建设重要工作。学科党支部发挥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组建专题宣讲团等方式,结合专业特长,面向全院师生,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的宣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特色鲜明的党建文化。本学科张国刚教授将学校的网格化管理与育人实践相结合,并利用生态学的专业特长,为生态校园做规划,助力公司党委获评全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5)思政队伍建设

加强学科教师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建设优势。生态学科构建以辅导员思想引领、班主任学业指导、专业导师科研锻炼的全员育人思政队伍,成立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培训中心,设立教师先锋岗,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综合育人优势功能,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融、互补互促,本学科张国刚教授被授予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管理干部在六个下功夫上深耕细作,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制度等,不断创新管理与服务育人机制。

三、人才培养

(一)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情况

近三年,生态学科研究生招生稳定在10人以上,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已扩大到14人。另外,近三年,每年在读研究生稳定在30人以上,毕业生全部毕业,并获得学位。

(二)研究生就业基本状况

2022年,毕业生100%就业。面对持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规模,生态学科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其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本专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投身基层,服务基层。毕业生翟培风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四初级中学;王丽霞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一中,两位毕业生都选择当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师;王春雯选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吴肇惠选择国能数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杨超杰选择天津诺禾致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小企业基层岗位;齐晟杰选择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为人民服务;牟梦迪选择博兴县吕艺镇龙一社区卫生室从事基层工作;王子元选择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责任公司。他们都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还有毕业生选择继续读博深造,毕业生赵芳在南京农业大学读博。

(三)研究生在学成果情况

研究生在学成果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为中心,院领导、专业教师、管理干部三级联动,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2022年在学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4篇。

学生实验技能显著提升。通过必修实验课考核、综合实验科研模式管理、开放实验、科研有我等多项渐进式举措,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学生在近三届天津市大学生生命科学基本实验技能竞赛中获优异成绩。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下天津市民对待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社会调查团队获天津市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行先进集体标兵称号。

学生创新、创业潜能被激发、释放。构建了天津市津彩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自然观察微信平台和自然观察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

(四)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与实施是保障研究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生态学学科教师,在本年度学科点全面落实公司产品方案的要求,根据生态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的设置,并全面贯彻课程思政的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建设完备的课程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将以导师专业背景设置课程的常规思路,改变为以学科发展、研究方向特色为依据的课程设置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国家及地方发展战略,进行教学方案的修订与完善,做到了实时动态调整。如近期调整减去了《草学概论》,在宏观层面增设了《全球变化科学导论》,在微观层面增设了《分子生态学》,以体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目前,共开设专业课11门,其中依托天津市重点学科平台的优势和专业研究特色,开设了《现代生物学技术》和《生物统计》两门平台课。

本学年开设了《Global Change Ecology》课程,全程英文授课。本课程向学生讲授全球变化生态学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使学生能从全球的角度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历的各种重要变化和所面临的多种挑战。本课程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更多关注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促进学生树立保护地球和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本课程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起到良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用宏观思维和多学科交叉手段分析复杂的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相互影响过程中的问题,使学生了解不同学科和专业在解决全球变化相关问题中的相互联系。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整体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同时,英语授课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学年开设了《土壤生态学》课程。通过《土壤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土壤生态学的发展概况和趋势,掌握土壤生态学相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在回顾土壤生境的基础上,主要讲授土壤生命系统中的生物组分、生物化学及相互作用,如根系、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酶等的特征及它们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土壤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学习使生态点的学生了解土壤生态学研究的前沿知识,系统掌握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技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牢固树立土壤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农业生产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研究生参加学术训练和学术交流情况

本年度本学科所培养研究生广泛参加学术交流与实践训练活动。在学术交流方面,本年度共有3人次研究生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提交会议摘要2篇,口头报告1人次。

在实践训练方面,学科点研究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多次进行野外考察与样品采集工作。其中,5名研究生于20227-8月前往内蒙古地区阿拉善左旗、鄂托克旗、杭锦旗、达茂旗、苏尼特右旗、锡林浩特市六个旗县等七个研究地点进行了草地生态学科学考察。2名研究生于20228月分别在天津市南开区、西青区、宝坻区、静海区、武清区、宁河区和滨海新区进行野生动物红外相机架设和数据采集工作。

(六)学位论文质量

生态学科教师把学位论文质量作为培养环节的重点,从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学科方向研究创新等方面,对学位论文进行开题及中期考核把关,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生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历年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

(七)质量保证制度建设情况

生态学科教师在培养质量制度建设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对标学校第8次党代会确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学科方向、学制学分、课程设置、创新实践、科学研究、论文考核等方面,严格规范公司产品的全过程。历年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均为合格。

强化教学环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培养实践环节的地位与作用明确要求研究生必须完成学术讲座、教学实践、科研训练、专业实习等培养目标。建有研究生实践基地,其中天津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被评为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除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课题研究之外,学科还以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搭建创新研究平台,每年在研究生中遴选天津市科研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加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赛事。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制定了质量督导与学期考核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安排教研周进行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达到了找问题、补短板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教授督导制,通过定期随堂听课等方法,指导和帮助年轻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学科方向、学制学分、课程设置、创新实践、科学研究、论文考核等方面,严格规范公司产品的全过程。建立导师招生动态调整机制。学科制定《学术型硕士生导师的选聘办法》,明确硕士生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成果要求,并对导师的道德红线做出了明确的限定。对未达到导师招生资格的,暂停招生。强化导师岗位意识、增强导师队伍的活力、动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公司产品质量。

四、服务贡献

重点开展了西部贫困区精准帮扶,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生态资源保护等工作。因此,本学科重点开展了以符合国家生态及相关产业科技振兴发展战略为目标的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学科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产业所需关键技术,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推广应用,显著提升学科社会服务综合能力。学科的社会服务主要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鸟击生态防控、西部贫困区产业帮扶、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在草坪建植中的应用,以及内蒙古牧区与天津滨海湿地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一些自有技术实现转化及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一些技术在国内相关行业起到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对此国内多家媒体多有报道,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选派骨干教师入驻企业及西部农牧区,较好地发挥了学科拥有的科技特长,在实现精准脱贫、解决企业及农牧贫困区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帮扶效果,受到了企业及农牧区的欢迎。学科以开放及学习的精神为发展动力,以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带动了学科全面服务社会的能力。

学科与师大三附小等多家单位共建实践育人基地,与中学合作建立了校外培训基地。通过以生态实践夏令营、生态校园建设等主题活动形式,给中小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机会,如参加观鸟爱鸟、动植物标本制作、河道污染治理等科普类活动。这些工作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进了他们热爱自然及保护生态的认识。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本学科师生还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加防疫工作,很好地诠释了他们的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担当。

本学科张国刚教授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开展农村科技脱贫工作,在担任学院生态学教师党支部期间,带领支部青年党员解决天津市蔬菜种植过程中的连作障碍等关键技术难题,赴农村实地指导100余次。另外,作为校三级网格负责人,将学校的网格化管理与育人实践相结合,引领学生参与校园网格管理、走进科研实践,爱校如家。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科现有团队34人,其中只有教授10人,且年轻教授比例不高,45岁以下教授仅有3人,这与国内团队建设较好的学校相比,存在差距。进一步扩大团队建设的体量和团队队伍规模,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培力度,尤其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


版权所有 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 - 主頁欢迎您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老版大阳城集团网站主校区 邮政编码:300387 管理员:付博菲